当前,人工智能(AI)、量子科技、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创新集中涌现,AI 技术深度融入推动分析仪器创新进入新阶段。为打破科研与产业壁垒,加速分析仪器领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,助力园区、企业、科研院所抢占 AI 赋能下的行业新风口,2025年11月6-8日,在 “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”(ACAIC 2025)期间,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、北京怀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打造“分析仪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论坛” 将召开,欢迎大家报名参会!
论坛时间:2025年11月8日 13:30-18:00
论坛地点:陕西·西安斯瑞特国际大酒店 贵宾厅
组织机构: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北京怀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
论坛主席: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吴爱华总干事
论坛召集人: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杨冠星副总干事
论坛亮点
(1)权威报告解读:行业专家解读分析仪器发展趋势与产业化路径,为成果转化提供政策、市场双维度指引。
(2)成果对接资本:精选6-8项优质分析仪器成果路演,让成果持有人直接对接资本、园区,加速落地进程。
(3)打通转化链路:定向邀请成果持有人、投资机构等,一站式链接技术、资金、落地资源,完善转化生态。
论坛日程
时间 | 环节 | 会议内容 |
13:30-13:40 | 致辞 |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总干事吴爱华 北京怀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少华 |
13:40-14:00 | 主题报告 | 报 告 人:吴爱华高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报告题目:解读分析仪器现状与发展趋势 |
14:00-14:20 | 报 告 人:李萍萍执行董事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:科学仪器行业产业化路径与立项考量 | |
14:20-14:40 | 报 告 人:吴少华副总经理 北京怀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:北京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宣讲 | |
14:40-15:00 | 报 告 人:王文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报告题目:西安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与实践 | |
15:00-15:20 | 报 告 人:查钢强教授/院长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报告题目:西北工业大学科学仪器及关键部件的科技成果转化 | |
15:20-15:40 | 报 告 人:周祚峰研究员/主任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报告题目: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---“西光模式”实践经验 | |
15:40-15:50 | 茶歇交流 | |
15:50-16:05 | 成果路演(10min报告+5min提问) | 报 告 人:胡文波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路演项目:高性能分离打拿极电子倍增器的研制及其在质谱仪器中的应用 |
16:05-16:20 | 报 告 人:谭志强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路演项目: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| |
16:20-16:35 | 报 告 人:杨继平首席专家 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路演项目:油品分析技术及仪器研发 | |
16:35-16:50 | 报 告 人:郑兴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路演项目:多维跨尺度材料热电性能测量仪 | |
16:50-17:05 | 报 告 人:陈玉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路演项目:紫外光电子谱分析仪研制及应用 | |
17:05-17:20 | 报 告 人:陈秋水教授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路演项目:热激励式高精度柔性X射线成像仪 | |
17:20-17:35 | 报 告 人:罗嗣慧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 路演项目:用于浅地表地球物理研究的小井眼核磁共振分析仪器 | |
17:35-17:50 | 报 告 人:邬建敏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 路演项目:微纳芯材plusAI赋能的高性能质谱系统-MSLOC | |
17:50-18:00 | 总结与对接洽谈 | |
注:具体日程以现场为准
报告专家

吴爱华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总干事
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总干事,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,是科技部“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”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及指南编制专家组成员;主要从事仪器行业及市场研究工作,在政府及社会资助下,主持完成了《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》、《我国分析仪器发展现状调研及趋势研究》、《科学仪器关键部件研发支持方向》、《中国质谱仪市场研究报告》等几十份主题研究报告。

李萍萍研究员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
李萍萍,博士,研究员。现任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生命科学团队执行董事,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特聘专家,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。专注于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投资以及行业政策研究。 曾任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副处长、生物资源与安全处负责人、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成员。参与组织开展多项国家科技发展规划、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,以及生物安全相关行政法规的编写工作;承担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国家重大专项、重点研发计划的技术方向布局和项目管理工作。

吴少华副总经理 北京怀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
吴少华,男,1982年12月出生,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,高级工程师职称。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。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投资机构任职分析师、投资经理等职务。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京东方从事市场研究、战略咨询等产业企划工作。2023年7月至今在北京怀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任职高级技术总监、副总经理。

王文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
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、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,兼任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常务副会长,曾任西安交大科研院基础研究与海外项目办公室副主任、科研院专项与科技开发处副处长,多年从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。2022年入选首届“科创中国”技术经理人先锋榜(全国共20人),牵头报送5篇决策咨询信息获教育部采用,其中3篇获中央领导批示;3篇调研报告于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《调查参阅》刊发,发表技术转移相关论文7篇。牵头发起成立“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联盟”“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”。

査钢强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
査钢强,西北工业大学教授/博导,深圳研究院院长,国家级领军人才,主要研究新型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及其应用,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工信部民机科研、装发军用电子元器件型谱项目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。发表论文100余篇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,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,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。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委员,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,广东省“辐射传感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主任。

周祚峰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
周祚峰,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,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资产公司董事长,陕西省光子信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,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,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,研究所产业发展处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,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等职务,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优秀党员等荣誉。科研方面,主持科研项目经费上亿元,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,授权发明专利二十余项。多次担任科技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评委等职务。

胡文波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
胡文波,西安交通大学教授,主要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、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方向的科研工作,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项目二十余项。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,其中SCI论文80余篇,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,出版著作1部,主持制定国家标准4项、电子行业标准2项。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、国家“九五”重点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1项。研发出多款质谱仪用分离打拿极电子倍增器,实现了国产化替代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
谭志强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谭志强,理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,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,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,长期从事微纳颗粒分析新仪器研发及其在环境化学、纳米农业、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。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,参与编写中文专著5部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;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,国家“973”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等;2019年获“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”,2024年入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托举计划优秀研发团队。

杨继平教授 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技术首席专家
杨继平,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技术首席专家,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智能制造、无损检测、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、绿色制造、油气储运等方向研究与应用工作。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先后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,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,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,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。主编、参与撰写专著、教材3部;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、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;撰写论文近百篇。现任社会任职:重庆信息化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、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。

郑兴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
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微纳尺度热电物性表征技术及仪器研发、热电输运机理研究。自主研制了多维跨尺度材料热电性能原位测量仪,实现了纳米到宏观各类材料(一维单根纤维、二维薄膜、三维体材料)热电物性的原位直接表征 ;提出热晶体管设计方法及热流输出特性曲线。发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、Nano Energy等学术论文80余篇;授权发明专利19项,编写中英文专著章节3章。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。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、中国科学院大型区域中心突出贡献奖等。

陈玉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
陈玉,教授/博导,IEEE高级会员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仪器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,陕西省“光电子谱分析仪器技术及应用”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、西安交通大学学科交叉团队带头人,陕西省科学仪器决策咨询专家团队首席专家,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工作委员会委员/分析仪器分会委员/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。长期从事高端科学仪器研发工作,致力于开发系列光电子能谱类材料表面分析仪器,打破国外垄断,实现仪器整机及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,助力我国集成电路、能源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突破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陈秋水教授 福州大学
陈秋水,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2019年12月加入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开展工作。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方法学与仪器创制的研究,在X射线成像新方法、微流控生物分析等方面取得进展。在Nature(2篇)、Nature Methods、Nat. Commun.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。主持海外优青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国家基金委“叶企孙”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、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。1项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,曾获2022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。

罗嗣慧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
罗嗣慧,硕士研究生导师,长期从事井下特殊环境核磁共振探测技术与仪器研发及应用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等项目11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、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等项目6项;累计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(第一/通讯20余篇),作为主要发明人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7件(美国专利7件);曾入选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“优秀学科博士后”与“青年拔尖人才”培育计划,以及北京市“高创计划”青年人才托举工程(工程类)。

邬建敏教授 浙江大学
邬建敏,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、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、西湖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兼聘教授,浙江省肝脏疾病多组学精准诊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杭州市钱江特聘教授。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。已在国际著名期刊Angew. Chem. Int. Ed.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,获得四十余项中国发明专利及欧美日韩国际专利授权。主要研究领域包括: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电特性及质谱离子化机理;微纳质谱芯片在高通量代谢与肽组学分析、液体活检与组织活检、质谱组织成像中的应用;生物传感及人体呼出气分析系统。
参会人员
✓ 拥有分析仪器相关专利、软著、技术方案等知识产权的个人或团队;
✓ 聚焦分析仪器研发、生产、应用的初创企业创始人、核心运营 / 研发人员;
✓ 高校、科研院所中从事分析仪器研发的核心课题组负责人、技术骨干;
✓ 仪器仪表专业园区招商 / 运营团队、关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(VC/PE、产业基金)投资经理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