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人工智能(AI)、量子科技、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创新集中涌现,AI 技术深度融入推动分析仪器创新进入新阶段。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作为现代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关键工具,凭借非侵入、无电离辐射、高分辨率的核心优势,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为进一步促进光学成像仪器的创新与推广,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和实现个性化医疗愿景,“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”(ACAIC 2025)特设“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”,欢迎大家参会交流。
一、论坛时间
2025年11月8日 09:00-17:00
二、论坛地点
陕西·西安斯瑞特国际大酒店
三、组织机构
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
四、论坛主席
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 史国华研究员
五、论坛召集人
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何益研究员
六、论坛亮点
(1)15个主题报告:全面覆盖超高分辨成像、智能成像、靶向成像、活体成像等前沿方向。
(2)AI赋能创新链:从传统方法到智能分析,全方位展示AI与成像技术融合的创新路径。
(3)产业资源联动:汇聚全国14家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创新企业,实现 “产、学、研、用” 的资源对接。
七、论坛日程
环节 | 报告人 | 报告主题 |
01 | 杨青教授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| |
李春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| ||
何益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| ||
汪平河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| 基于传输矩阵的计算层析成像技术 | |
孟令杰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 | ||
钟景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| ||
涂溢晖 高工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| ||
钱骏 教授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| ||
陶琛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| ||
王文娟 高工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| ||
陈友华 教授/副院长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| ||
方三华 正高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 | ||
李晓明 正高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 | ||
蔡文娟 高工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| ||
李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 |
注:具体日程以现场为准
八、报告专家
九、参会人员:
✓ 医院检验科、影像科、眼科等科室医师及技术骨干;
✓ 高校及科研院所医学、光学工程、AI 交叉学科研究人员;
✓ 生物医学成像仪器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企业中高管;
✓ 生物医学工程、临床医学、光电信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;
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
(因场地限制,仅限40席,先报先得!)
联系人:杨老师 18610289871